探秘河北衡水十三中快速发展之路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7-06-22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无论是掌管衡水二中的整体教学,还是主持十三中的全面工作,白祥友和他的管理者们从未间断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。他说,冰冷的现实向现行高中教育提出了质疑和挑战。“培养什么人”和“怎样培养人”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和焦点课题。全国高中教育的未来,将触角伸向哪里?白祥友自问自答地说:“对于一所高中来说,教育的成功,不在于有多少学生考上清华北大,而是在于把什么样的学生培养成清华北大生,或者说在校三年,孩子思想进步了多少,成绩进步了多少,成长了多少。”由此,他提倡在教学中,注重对学生长远有益习惯的培养,常年推进实施“自我人生规划设计”的引导与辅导工程。

    在人生规划教育的实施过程中,学校遵循“唤醒并激活学生自我意识”的指导思想,通过对学生“自我人生规划设计”的引导与辅导,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定向,确立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。这项工作被誉为是立德树人、转变高中办学模式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。在实施系列育人活动中已经收到了良好效果,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    之所以这样做,十三中的理由很充分。校领导和老师们认为,高中三年,正是高中生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初步形成的一个关键阶段,对未来的向往憧憬也更多、更丰富,当然,他们的观点也更摇摆,更易调整、变幻,此时,帮助他们指导航向,进行良好的引导,便会让他们对未来的人生不仅有正确的规划,且会更加宏观、全面地看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,更早地养成自我教育、自我设计的理念,一定会使他们更加全面、更加健康地成长。

    如今,十三中推行的“自我人生规划设计”的引导与辅导工程受到河北省教育系统的充分肯定,河北省教科所授予该校“河北省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验学校”的称号。其中,杨燕龙、罗畅、韩林潇、张顺翔、段庆钰、贾冰6名同学被评为河北省“践行中华优秀十德少年先进个人”。

    十三中的做法真真切切地转变了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,白祥友从中捕捉到了教育2030行动的丝丝印记。

    教育部门领导曾撰文称,面向教育2030,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性,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灵和幸福,更要强调学习能力的养成和终身教育。为了深入探讨教育2030规划的实施,十三中主动邀请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围绕相关主题,承办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研讨会、全国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下的德育与班主任工作创新研讨会等,这一举动大大超出了一个基层学校的职责,探索的是整个国家教育的生态发展。

    白祥友常说,升学率高不一定是素质教育,但升学率低绝对不是素质教育。高中教育应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,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在高考中有所体现,高考成绩低不是素质高的表现。

    十三中的教育成就了孩子,感动了家长,影响了社会。

    2016年,高二年级张晨睿的家长在《衡水晚报》发表了感谢文章《致敬!十三中老师》,文中详细记录了从一个问题孩子成长为优秀生脱胎换骨的经历。家长激动地说:“之前,孩子说自己对学习茫然,找不到目标,现在不但对学习有了积极性,对家长还特别关心。在十三中就读的两年中孩子成长了,而且是健康的成长,作为家长,我看到了孩子未来的希望。”

    十三中的教育事迹不仅感动了十三中学生的家长,更是引发了全国对它的关注。截止到目前,除港澳台外已经有全国31个省区市近千所学校的7万余名教育工作者慕名前往参观交流。众多学校甚至连续组织三五次参观,并结成友好共建校。广东深圳一位校长在给十三中的留言中写道:“三天的访问尽管时间很短,但给我的影响将是一辈子,这些实实在在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就是教育的根本。”

    尽管到十三中做过三次调研,笔者仍迟迟不敢落笔,一直在思考:好的学校到底能给学生带来什么?带给社会的是什么?家长和学生眼里的好学校究竟是不是一个概念?社会和国家评价一个好学校和好校长的标准包括什么?

    大部分家长注重“分数”,看重“哪个学校升入清华北大的人数多”;但2017“新高考”来了,“中国教育2030”规划即将出台,陆续有家长注重起孩子的“人生规划性成长”,当然更多的家长是想两者兼顾。

    再说河北衡水十三中的“变”,几年来学校的这些“变”正是因为有白祥友这样的一位校长、一个坚守教育信念的团队,执着于教育中的某些“不变”而让学校成长,最终成就了学生,成就了学生的未来,成就了学生健康的未来。

    当你看到这篇文章,或许会引发你更多的思考和改变,让孩子接受到符合自然规律、尊重人性成长的教育。作为家长,我们在思考的同时,会把希望寄托于基层千千万万个好学校和好校长身上。

    (刘仝保 红松)